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学术科研

【学术科技节】第三届华中高校信息科学与技术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2021年12月4日,第三届华中高校信息科学与技术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220学术报告厅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为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重点项目之一,由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研究生工作部、共青团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委员会和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研究生院主办,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研究生会承办,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会、测绘学院研究生会、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印刷与包装系研究生会、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协办。本次论坛共邀请了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华中农业大学两所高校七个学院的共8位同学进行学术讲座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图1 张亦清同学主持论坛并进行开场)

(图2 丁云同学做汇报)

上午开场,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丁云同学带来题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报告。丁同学从为什么要做少样本下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这个问题出发,引出了少样本下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的图学习算法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实现了地物判别信息的高质量表示与优化以及少样本下地物结构信息的精准刻画。

(图3 邱中航同学做汇报)

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邱中航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是主题为“视频卫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研究”的报告分享。视频卫星因为具有凝视成像的能力,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邱同学首先对视频卫星影像分辨率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边缘引导视频超分辨率框架,实现了视频卫星图像的视频超分辨率,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图4 沈飞龙同学做汇报)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沈飞龙带来的报告主题是“基于智能手机与机器学习的土壤铁氧化物估算模型研究”。土壤中的铁氧化物的含量是判断低活性富铁层、铁质特性和水耕人为土中铁聚、铁渗特征的指标,有研究证明,利用光谱影像以及高光谱数据可以实现对土壤氧化铁的定量反演。研究对土壤铁氧化物光谱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选用了五款智能手机来获取土壤的光谱信息,同时也分析了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建模结果。

(图5 汪源同学做汇报)

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测绘学院的汪源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利用自适应地理局部框架对2公里逐小时的臭氧浓度建模。研究选取了8个波段的热红外亮温数据,气温、风速、蒸散量、露点温度四种气象因子以及MODIS的NDVI产品作为分析数据并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数据在时间维和空间维上进行匹配,最后将匹配好的样本对喂入机器学习算法中进行训练,以预测近地面臭氧浓度。

(图6 马永松同学做汇报)

下午开场,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马永松同学带来“Materials Studio 在能源与环境催化领域的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 的主题讲座,马同学简单的介绍了Materials Studio软件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进一步阐释了Materials Studio在能源与环境催化领域的应用,全面详细的为同学们展示了MS的强大功能。

(图7 王斌同学做汇报)

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王斌同学介绍了水凝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体中磷酸盐的现存问题,通过离子交联的形式实现镧引入和同步凝胶化,制备得到镧基凝胶吸附剂,该吸附剂在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和固定方面表现出较为优越的性能,并阐述了其可能的吸附去除机理。

(图8 刘群同学做汇报)

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印刷与包装系的刘群同学从印刷柔性加热器和印刷柔性应力传感器两个方向介绍了便携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和制造工艺,为同学们展示了当前印刷电子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图9 赵旭辉同学做汇报)

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赵旭辉同学详细介绍了视频卫星的原理、应用前景和现存问题,提出以SLAM技术为切入点,将SLAM与卫星视频处理进行结合,初步验证了视频卫星在轨处理与应用相关算法,并构建了视频卫星在轨目标定位与跟踪流程,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视频卫星SLAM应用理论体系。

(图10-13 嘉宾热情解答问题)

在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进行了积极提问,几位同学也进行了热情的解答。

(图14-15 大合照)

据悉,华中高校信息科学与技术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自创办以来,至今已历三届。本次跨学科论坛,通过多学校、多院系的交流互动,增强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致力于帮助广大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了解科研进展、扩宽科研思路、把握科研方向。

文本:张钰、孟春妍

供图:林斐菲